6日至7日,2013中國國際棉花會議在青島召開,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名專家學者、政府官員、棉花紡織業者,就棉花與紡織業發展展開深入研討,大家的關注焦點集中在了中國棉花政策上。
伍方會議服務發現與往年相比,與會者討論的話題集中在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上。
如果要用一個字描述國內中小紡織企業的現狀,“熬”這個字可能最貼切。當前,面臨外需不足、成本增加、來自周邊國家的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,全國中小紡織企業的日子普遍不好過。這當中,國內外棉價差更是讓業界備感壓力。
2011年開始,為應對金融危機影響,防止棉花價格大起大落,保護棉農利益,我國開始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,當年以1.98萬元/噸的價格收儲了300多萬噸。之后,這一政策延續下來,我國的棉花價格開始圍繞臨時收儲價上下波動。然而,因為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,國際市場需求不足,國際市場棉花價格持續下跌,與國內棉花的價差拉大到了4000元/噸左右。
有人認為,國內紡織企業的傳統競爭優勢正在弱化,國際市場上一些訂單開始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轉移。一些企業由于缺乏必要的資金、技術、人才積累,風險承受能力較弱,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。
資料整理:伍方會議服務